【春城时评】高校岂能随意“发配”人才
开屏新闻2024-03-12 10:16

“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来校工作满五年,如未能晋升副教授(已达副教授任职条件因指标原因未晋升除外),本人需服从学校安排转到后勤、保卫等服务保障岗位。”近日,一则《太原师范学院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引发公众热议。在同一份人才管理办法中,太原师范学院还规定“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我校的最低服务期为8年”。

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实施“非升即走”的管理办法,即新聘用教师如果未在规定时间内满足职称晋升的条件,成为长聘教师,就无法与学校续约。太原师范学院的上述人才管理办法,似乎比“非升即走”更加苛刻——一方面,规定了最低8年的服务期;另一方面,博士生5年内必须符合职称晋升条件,如果未能成功晋升,既无法选择其他单位,也无法留在教学岗位。

按照这样的规定,教师除非违约,否则就不得不“服从学校安排”从事后勤、保卫等工作至少3年。后勤、保卫并非不重要,但合理分工是任用人才的基本原则。学术人才的优势就是从事科研和教学,如此随意“发配”,岂不是辜负了青年学者的青春与潜力?

也许,在学校的眼里,那些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晋升副教授的教师,以科研评价尺度衡量是“不合格”“不达标”的。学校拥有管理师资队伍的权力,如果评价机制和过程公正合理,教师在受聘时被充分告知相关规定,学校确实可以对不称职教师采取相应措施。但是,就算对未能评上副教授的教师不满意,这种强行调动岗位的“霸王条款”也有失妥当。

难怪有一些网友认为,对比一些对待员工苛刻的企业,某些高校的做法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少企业裁员尚且会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赔偿金,而部分高校似乎只会设立对自身有利的规则,逃避应当履行的义务,把压力完全转移到教师身上。

伴随着太原师范学院这项有争议性的规定引发热议,高校“非升即走”制度再次受到社会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呼吁加大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完善“非升即走”制度。教育部部长也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让青年人才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产出重要的原创性、颠覆性成果。

作为西方的“舶来品”,“非升即走”在防止教师“躺平”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然而,对“非升即走”的机械式执行,不但缺乏对中国国情的考虑,让青年教师面临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社会压力,还可能导致学术界产生浮躁风气。青年学者为了尽快评上职称,规避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出成果的研究领域和项目,不愿不敢“坐冷板凳”。

以美国高校为代表的西方高等教育体系实施“非升即走”,同时有与之配套的终身教职制,从而保护学术自由与独立性,排除资本、行政的干扰。此外,相比国内学术人才相对单一的成长轨道,美国高校的青年教师即便无法获得长聘合同,也有机会前往其他高校或者产业界,更很少有“35岁门槛”的制约。

而国内青年学术人才面临的问题是,“非升即走”意味着人才成长只有一次机会,“走了”以后人才何去何从,缺乏妥善出口机制的安排。一般人博士毕业已经是社会眼里的“大龄青年”,如果工作几年以后“非升即走”,无疑是一种重大挫折。因此,由“非升即走”引发的学术矛盾屡见不鲜。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学术界也应重新审视“非升即走”的意义与实施方式,探索符合国情的人才评价机制,为青年人才卸下负担,激励他们产出更优质、更有长远价值的学术成果,从根本上扭转学术界的浮躁风气。


来源 “光明论”微信公众号(作者 王钟的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