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4亿年前生活在曲靖的鱼,身份之谜揭开→
开屏新闻2024-06-27 16:37

曲靖坝鱼(右)与变异坝鱼(左)生态复原图(杨定华绘).jpg

近日,科研人员揭开了4亿多年前“曲靖东方鱼”的身份之谜。科研人员在曲靖发现了完整的“曲靖东方鱼”化石标本,认为“曲靖东方鱼”应归到坝鱼属,而非原来的东方鱼属或宽甲鱼属。

“曲靖东方鱼”最初被归入东方鱼属。东方鱼属是著名古鱼类学家刘玉海先生于1975年依据四川江油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平驿铺组发现的硕大东方鱼建立的,在系统分类上属于盔甲鱼亚纲多鳃鱼目多鳃鱼科。东方鱼属以椭圆形的头甲、叶状内角、宽大的腹环、约45对鳃囊、8对末端分叉的侧横管等为鉴定特征。

曲靖坝鱼(“曲靖东方鱼”)新材料(盖志琨摄).jpg

202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武定县中泥盆世艾菲尔期(大约3.9亿年前)海口组中发现了第二块东方鱼化石,从而将东方鱼的生存时代从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大约4.1亿年前)扩展到中泥盆世艾菲尔期(大约3.9亿年前),向后延续了大约2千万年。东方鱼属是具有重要演化意义的早期脊椎动物,因其鳃囊数目最多可达45对,可能是盔甲鱼类对早泥盆世反复出现的海洋缺氧事件的一个响应,是东方鱼能幸存到中泥盆世的因素之一。

由于东方鱼的正型标本不完整,导致其他多鳃鱼类曾被错误地归入东方鱼属,如奇异东方鱼、云南东方鱼以及曲靖东方鱼。后来,奇异东方鱼和云南东方鱼被认为是廖角山多鳃鱼的同物异名。然而,“曲靖东方鱼”的真实身份却一直扑朔迷离。

201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早期脊椎动物团队,在云南曲靖的早泥盆世地层开展了大量的野外挖掘工作,在西山村库、面店水库等化石点相继采集到了大量多鳃鱼类的新材料,包括宽甲鱼、多鳃鱼、“曲靖东方鱼”和变异坝鱼等。

科研人员对来自云南曲靖早泥盆世洛赫考夫期西山村组“曲靖东方鱼”的新材料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宽甲鱼属,“曲靖东方鱼”与坝鱼属具有更多的共同特征。根据详细的形态学对比,研究人员提出将“曲靖东方鱼”归入坝鱼属,而非原来的东方鱼属或宽甲鱼属,其真实身份应为曲靖坝鱼。

另外,研究团队在曲靖面店水库也发现了变异坝鱼新的化石材料。研究显示,变异坝鱼的感觉管系统呈左右对称,其右侧同样具有5条长的侧横管,说明模式标本感觉管系统的不对称性,可能是保存差异,也可能是个体变异造成的。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袁熙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文化中国行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