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策划|“嫦娥”奔月记
开屏新闻2024-07-20 08:11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降落,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之后,每年的7月20日都被命名为“人类月球日”。

从古至今,我们对月球的好奇与探索从未停止,上九天揽月一直是中国人的浪漫梦想。今年恰是中国探月工程立项20周年,开屏新闻推出特别策划,带你了解中国人的“探月之旅”——

刚刚过去的6月

你查收来自遥远月球上的“人脉”

发来的问候了吗?

微信图片_20240717213507.png

▲注意看,重点是IP。

听着嫦娥奔月传说

长大的中国人

在这个夏天

把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送到月球背面

还为地球带回了“特产”

真的,超级超级超级骄傲


b8af71d48bfb4438b2a1fd7aa74a8305.jpg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欲上青天揽明月

作为漆黑的夜里最大的光源,一直以来,高高挂在空中的月亮吸引着中国人的目光。虽然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发现了,平常看到的月“亮”,其实是月球直接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但,奔月的梦想,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民族血液中。

在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尚不发达的时期,嫦娥代表我们,被“神仙之力”选中,率先往月亮奔去。

2020年大月亮 (2).jpg

“嫦娥奔月”的传说最早见于商代的巫卜书《归藏》,书中记载:“昔者恒我(姮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汉代古籍《淮南子》中高诱注曰:“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妇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自商朝以后,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国人持续抒写的神话,由此也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版本。除了上述的“抛夫独吞版”外,还有“被逼无奈版”,说的是后羿的徒弟逢蒙,企图偷窃长生药,自己独吞成仙,嫦娥为了不让逢蒙得逞,情急之下把药抢先吞下,不得已而升天。

漫长的岁月长河里,我们对月亮的好奇心从未停止,一代代华夏子孙,都是听着嫦娥奔月的故事长大。李白写,“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商隐猜测,“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辛弃疾说,“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洱海夜航

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中国先人对星辰的崇拜,蕴含中国人自古就有浪漫情怀,和飞天探索神秘天空的梦想。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名称就取自这个美丽的神话。

踏月凌天探星河

月亮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是茫茫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也是夜空中人类肉眼可见的最亮的星辰。在黑夜中,月亮有时明亮有时暗淡,有时缺有时圆,像是秘境般令人心驰神往。飞到月亮上去,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是我们千百年的梦想。

仰望了数不清的月升月落之后,21世纪伊始,中国人的“探月之旅”,启动了。

6c9bfa25t910c7c688c57&690.jpg

▲中国探月工程标识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这项同时承载浪漫与科学的计划被命名为“嫦娥工程”。

我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

第一步是“绕”,计划在2004年至2007年,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

第二步是“落”,计划在2013年前后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

第三步是“回”,计划在2020年前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

仰望星空

向着星辰大海

勇攀科技高峰的中国

在逐梦月球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

2007年11月

嫦娥一号完成绕月探测

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揽月的梦想

微信图片_20240718095803.jpg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2010年10月

嫦娥二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也是我国成功研制的

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造访拉格朗日点

第四个开展小行星探测的国家

微信图片_20240718100047.png

▲2010年11月8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发布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图为嫦娥二号虹湾局部影像图(成像时间为2010年10月28日)。新华社发

2013年12月

嫦娥三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虹湾地区

我国首次实现

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中华民族千年的落月梦想

由此变成现实

微信图片_20240718100322.jpg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图为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监视相机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2019年1月

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

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率先在月球背面刻上中国人的足迹

微信图片_20240718100503.jpg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图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后降落相机拍摄的图像(2019年1月3日摄)。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2020年12月

历经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后

嫦娥五号携带月壤圆满回归

奏出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

终章强音

图源 新华社

▲2020年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新华社发

2024年6月

经过53天环环相扣、步步为“赢”的探月旅程

嫦娥六号带着月壤荣耀归来

填补了人类获取月球背面样本的空白

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

科学认知作出新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240718100646.jpg

▲2024年6月26日下午,嫦娥六号返回器开舱活动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举行。图为仪式现场,科研人员对嫦娥六号返回器进行开舱,检验关键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九天揽月星河阔

2024年6月

荣光属于嫦娥六号

它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嫦娥六号任务有哪些创新之处?

探测器在月背收获如何?

国际载荷带回了哪些“纪念品”?

一起来看

↓↓↓

实现“三大技术突破”

“一项世界第一”

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

6月28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经测算,嫦娥六号任务采集月球背面样品1935.3克。在样品安全运输至月球样品实验室后,地面应用系统的科研人员将按计划开展月球样品的存储和处理,启动科研工作。这标志着嫦娥六号任务由工程实施阶段正式转入科学研究新阶段。

▲2024年6月2日,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六号着陆器降落相机拍摄的嫦娥六号着陆月背过程中的影像。

传回科学数据“大礼包”

此次一同“搭车”月背旅行的,还有来自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4台国际科学载荷。

5月8日,在嫦娥六号探测器实施近月制动后,巴基斯坦立方星成功分离,拍摄并成功回传了月球影像图;5月10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向巴方交接了立方星数据。

其他3个国际载荷,则在嫦娥六号着陆月球后顺利开展工作。其中,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状态正常,法国氡气探测仪在月面工作时间达32小时,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在月面工作3小时50分钟。

XxjdzbC007117_20240627_CBMFN0A003.jpg

▲6月3日,嫦娥六号携带的“移动相机”自主移动后拍摄并回传的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负责人刘云峰介绍,国家航天局先后制定了月球样品管理办法和月球样品及科学数据的国际合作实施细则,详细公布了月球样品研究的申请流程和开展月球样品国际合作的具体信息。“中方欢迎各国科研人士按照有关流程提出申请,共享惠益。”

此外,嫦娥七号任务已经遴选了6台国际载荷;嫦娥八号任务向国际社会提供约200公斤的载荷搭载空间,已收到30余份合作申请。

在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中,国家航天局已经与1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就未来项目的任务、设计、联合实施和科学数据共享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深空浩瀚无垠,人类求索无限。卞志刚说,后续嫦娥七号、八号,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三号等任务正在按计划推进,我们期待与更多国际同行携手,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交流合作。

7dbec3b04c9d474baaf9b087c6e3afc6.jpg

▲4月27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和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器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深空浩瀚无垠,人类求索无限

展望未来

我国探月工程四期

将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嫦娥七号

将对月球南极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等进行综合探测

嫦娥八号

除继续开展科学探测试验外

还将进行关键技术的验证

……

今年是探月工程立项20周年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坚信

中国探月的未来,光明璀璨!


开屏新闻记者 罗秋旭 整理报道

部分内容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普时报(嵇立平)、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曹婕

专题更多>
2024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暨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党纪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